7月12日訊俄烏沖突以來,歐盟正加速向其它國家采購天然氣。
6月,歐盟自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首次超過了從俄羅斯獲得的管道天然氣進口量。而自美國出口的液化天然氣曾經(jīng)是供應亞洲的主力軍。
據(jù)研究咨詢集團Wood Mackenzie統(tǒng)計,歐洲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自年初到6月中旬,已經(jīng)飆升了49%。同期,巴基斯坦液化天然氣進口量下降了15%,印度的進口量下降了16%,中國的進口量則下降了20%以上。
Wood Mackenzie亞太地區(qū)天然氣和液化天然氣研究主管Valery Chow表示:“歐洲天然氣危機正在吸干全球的液化天然氣……亞洲新興市場首當其沖,而且看不到盡頭。”
有錢人搶購 沒錢人停電巴基斯坦石油部長Musadik Malik表示:“由于俄烏沖突,歐洲購買了我們這個地區(qū)的每一種能源,因為他們試圖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由于缺少液化天然氣,巴基斯坦已無法正常維持發(fā)電廠運行,相當多地方陷入停電困境之中。歐洲買家愿意花更多的錢購買本該在亞洲地區(qū)流動的能源,貿(mào)易商也更樂意將貨物發(fā)往歐洲,這就是巴基斯坦等眾多亞洲新興經(jīng)濟體能源不足的主要原因。Capra Energy董事總經(jīng)理Tamir Druz稱:“亞洲與歐洲之間的不平衡越來越嚴重,歐洲庫存的增長是以犧牲亞洲為代價的?!倍现茉诎突固古e行的液化天然氣招標中,價值10億美元的合同并沒有吸引到任何投標。印度像是已經(jīng)認清現(xiàn)實,轉向燃煤發(fā)電。而其它國家,如孟加拉國,只能像巴基斯坦一樣無奈停電。
長期合同正大行其道雖然頻繁停電打擊了很多亞洲新興市場經(jīng)濟體,但也有人稱歐盟下半年會減少液化天然氣的進口量。Druz表示:“預計2022年下半年歐洲的液化天然氣進口量將低于上半年的水平,下降約16%,跌至1000萬噸?!盧ystad Energy分析師Kaushal Ramesh則稱,亞洲正在為冬季做準備,已經(jīng)搶購了幾個月的液化天然氣船租船合同,為液化天然氣進口鋪路。但新的問題又出現(xiàn)了。液化天然氣市場上,長期合同越來越受歡迎,因為買家可以通過其提前鎖定價格,而避免潛在的價格沖擊。據(jù)外媒報道,中國在去年就簽訂了23份液化天然氣的長期合同,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同時,長期合同的盛行也讓現(xiàn)貨市場的液化天然氣采購量下降至進口總量的39%。歐洲也在加入這個趨勢。德國公用事業(yè)公司EnBW上月就與美國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商Venture Global簽訂了長期供應合同;法國Engie公司也在今年早些時候和美國的Next Decade簽了一份長期合同。同時,尋求卡塔爾液化天然氣的歐洲買家也在猶豫是否和該國簽訂長期供應合同。但因卡塔爾方面的要求過于嚴苛和僵化,歐洲買家擔心長期合同可能會妨礙到能源轉型計劃而遲遲無法下定決心。歐盟擬進口卡塔爾天然氣,卻被長期合同勸退?這些長期合同對現(xiàn)金充裕的國家來說,自然是好處多多,但對資金有限的亞洲國家來說,無疑是個更壞的消息。而隨著更多長期合同的簽訂,液化天然氣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批量流向歐洲,亞洲新興市場很難再能從中分到一杯羹。在歐洲達到它們滿意的庫存水平之前,液化天然氣市場——無論是現(xiàn)貨還是期貨,都將是歐洲買家主導的市場。亞洲新興經(jīng)濟體幾乎沒有什么解決的辦法,只能繼續(xù)承受痛苦。
來源:財聯(lián)社